职教国培|大连市2025年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项目——公共基础课(英语)教学能力提升项目顺利开班
[ 10-14 ]职教国培 | 安徽省2025年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国家级培训(教育与体育大类)圆满结业
[ 09-05 ]教师国培|山东省2025年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国家级培训公共基础课教学能力提升项目(中职英语2班)顺利结业
[ 09-02 ]教师国培 | 山东省2025年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国家级培训——公共基础课教学能力提升项目(中职英语1班)圆满结业
[ 09-02 ]教师国培|山东省2025年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国家级培训——公共基础课教学能力提升项目(中职历史)圆满结业
[ 09-02 ]教师国培|2025年山东省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国家级培训——公共基础课教学能力提升项目(高职英语)顺利结业
[ 09-02 ]教师国培 | 天津市2025年度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国家级培训项目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高职人工智能应用能力提升)项目圆满结业
[ 09-02 ]教师国培 | 天津市2025年度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国家级培训——公共基础课教学能力提升项目(中职语文)圆满结业
[ 09-02 ]职教国培 | 四川省2025年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国家级培训——学科教学能力提升(高职语文)培训圆满结业
[ 08-29 ]职教国培 | 四川省2025年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国家级培训——学科教学能力提升(高职语文)培训圆满结业
发布时间:2025-08-29
2025年8月28日,由四川省教育厅主办、北京外国语大学承办的“四川省2025年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国家级培训——学科教学能力提升(高职语文)培训”于北京圆满结业。来自四川省各高职学校的50名教师齐聚北京,共同开展为期10天的培训学习,共探新时代职业院校语文教学的新观点、新视角和新路径。
培训回顾
本次培训以“转变思维,拓宽视野,提升能力,强化师德”为总体目标,采用专题讲座、研课磨课、德育研学等多元混合培训方式,全方位助力高职语文教师更新育人理念,提升教学能力,探索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进行教学资源开发与建设,打造新时代职业教育优质高职语文教师教育教学团队。
政策理念与师德师风
为强化思政引领,本次培训特别邀请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术委员会原主任邢晖教授、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副秘书长刘宝民以及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原副院长李家华教授,聚焦职业教育政策前沿、“五金”新基建内涵、德育工作实践路径及智能时代职业发展等主题,系统阐述政策理念与价值引领融入公共基础课教学的有效路径,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全方位育人体系提供了理论指导与实践启示。
文学素养与教学艺术
北京大学丛治辰副教授围绕沟通的有效性与语言的艺术展开深度剖析,以《苏秦以连横说秦》《触龙说赵太后》等经典文本为依托,带领老师们探寻文字背后的逻辑张力与表达智慧,感受传统文化中沟通策略与语言魅力所承载的文化底蕴与文明脉络,进而增强民族文化自信,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罗静老师以《左传》为例,着重解析了“经典阅读的必要性、经典教学的困境与突围、教与学的互动”三个要点,助力教师开展高效课堂教学。
课程思政与教学设计
北京青年政治学院人事处处长张靖华教授强调了课程建设的典型经验做法,阐明了课程思政建设过程效果和建设目标设想,为高职语文课程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提供了创新范式;南通大学职教所副所长濮海慧教授,评析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优秀案例,为教师洞悉赛训要求、借鉴经验、提升竞赛水平搭建桥梁;济宁职业技术学院高职教育研究所所长刘向红教授,探讨高职语文课堂教学改革与评价,为教师优化教学流程、完善评价体系、提升质量提供指导。
数字赋能与教学实践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高研院何静副教授,围绕大模型技术在科研与教学领域的应用展开分享。阐述如何借助相关工具简化科研流程、实现“让科研像聊天一样简单”的实践路径,探讨大模型融入课堂教学、助力教学模式创新的具体探索,为教师科研工作提升效率以及推动教学革新分别提供了思路与方向。
德育研学与现场学习
值此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项目组组织学员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开展德育研学,回溯历史,感悟精神,交流育人经验,厚植立德树人信念;并赴北京外国语大学实地学习,了解多语种教育,拓宽国际视野、更新教学观念,提升育人水平。
结业仪式
结业仪式上,参训教师以合唱、朗诵等多元形式传递培训喜悦,生动展现学习成果与成长收获。学员们对本次培训的整体设计与服务管理给予充分认可,高度评价其顶尖的师资配置、优质丰富的学习资源及切实显著的培训实效。期待全体教师将所学知识与先进理念转化为教学实践,持续践行教育家精神,深耕公共基础课教学探索,为四川省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动能。
本次培训设置优秀学员评选,依据出勤率、课堂参与度、培训任务完成情况等因素,综合考评参训教师成绩,共遴选7名优秀学员。